-
4龄童患重症 父母卖房救女2014-02-26“我刚刚为‘4岁沧州女孩李佳媛患白血病求助移植费用!’献出自己的爱心,每份微薄的力量都可以点亮被救助者的希望之光,共同伸出援助之手,让微博充满爱。”昨日,知名主持人邱启明在自己的实名认证微博中写道。引发关注的还有媒体及众多爱心网友。记者了解到,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经过核实后,已经在“爱心家园白血病救助”官方微博为小佳媛设立了专门的捐款账户,并把信息在网页上公布,接受捐款和公众监督。 李佳嫒的家在沧州市运河区,据小佳媛的父亲介绍,2012年7月,小佳媛感冒、发烧,时好时坏持续了一个多月。于是,家人带孩子到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进行检查,结果被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加髓细胞肉瘤。这一消息对这个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大夫说给孩子治疗需要30到40万元的费用,因为我们没有为孩子入医保,高额的医疗费用只能由自己全部承担,为此我们变卖了居住的房屋。加上平时的积蓄和亲朋好友的资助,终于让孩子完成了8个疗程的治疗。病情得到有效缓解。” 然而好景不长,去年5月,小佳媛的腿部出现红疙瘩,且越长越多,被首都儿科研究所医生确诊为白血病髓外复发,必须进行骨髓移植,移植费用需要30万至50万元。目前家人为给小佳媛治病前前后后已经花去50多万元,面对接下来的治疗,已无力承担。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爱心家园义工联的白血病救助项目接到小家媛家人的求助申请后,对情况进行了严格的审核。并在网上为小家媛专门设立了救助网页,公开信息,接受公众监督,同时设立捐款账户,捐款数额随时更新。昨日,记者看到,捐款金额已有四千多元,希望更多的人能参与到救助小佳媛的行动中来。 来源:光明网 原文地址:http://news.gmw.cn/newspaper/2014-02/26/content_2933851.htm
-
让爱在遭遇大难的家中生根、发芽2014-02-24
-
社科院调查显示慈善组织财务透明严重缺失2014-02-24法制网北京2月24日讯 记者万静 财务透明是慈善组织自身管理水平与发育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但是据今天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法治蓝皮书》中《慈善法治现状与完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调查结果显示,慈善机构对于财务信息公开的重视程度不够,抽查的15家慈善组织中只有5家公开了2012年审计报告,对于捐款总额只有两家给出了具体数字。 《报告》抽查的这15家慈善组织分别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中慈国际交流中心、四川海惠扶贫服务中心、开明慈善基金会、心平公益基金会、华民慈善基金会、希望之光爱心联队、重庆市江北区绿叶义工志愿者协会、“免费午餐”。其中仅有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和“免费午餐”两家慈善组织向社会公开了2012年的具体捐款总额。 《报告》项目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慈善机构未公开的原因多种多样,如信息化建设不足、缺乏技术人员等。但是无论什么情况,都应当在其九游app官网下载官网或者其他平台予以公开以便于公众的监督。否则,慈善的公信力不仅会逐渐丧失,连接善心和需要被关怀救助的纽带就会中断,更严重的是,这将严重阻碍慈善事业前进的步伐。 慈善组织财务状况不透明问题一直是其备受诟病的重要原因。根据2010年民政部下属机构发布的《2010年全国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现状报告》显示,约有75%的慈善组织“完全不披露或仅少量披露信息”。而披露年报和财报不足的慈善组织约占整个被抽查慈善组织的40%。 对于慈善组织不重视财务信息披露的原因,《报告》分析指出,目前,中国与慈善相关的法律有几铂但是没有一部完整的慈善立法。例如,《公益事业捐赠法》是规范“捐赠”行为的,对于捐赠人的权利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认为,事实上,现行《基金会管理条例》以及《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均对基金会透明化提出要求,规定“信息公布义务人不履行信息公布义务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改正,并依据《基金会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给予行政处罚”。但是,现实中却存在“有法不依”的尴尬,很少有基金会因此受到惩罚。这也折射出现行慈善管理法规过于宽泛、不够具体的问题。但核心问题却在于,相当多的基金会有行政头衔,与主管部门关系密切,监管部门难以有效问责。同时,当社会踊跃捐款时,一些“官办”基金会往往成为行政指令性的捐赠渠道,这使其很难关注捐赠人的意愿、捐赠资金的使用信息公开,公众也很难监控资金使用的有效性。表面上看,这种行政化的运作方式保证了捐赠的统一运作,但破坏了慈善捐助市场的公平竞争,形成逆向激励,不仅不利于塑造透明的公益慈善氛围,而且事实上阻碍了传统公益慈善组织向民间化转型。 来源:新浪网 原文地址:http://news.sina.com.cn/o/2014-02-24/140029550126.shtml
-
主播赵普:你得做 而不是说2014-02-21摘要:“不同领域的公益项目就像是一个个窗口,每打开一扇窗,我就多看到一片天地。”在赵普看来,广泛地参与公益项目对于职业媒体人而言是大维度的社会实践。因为公益,他也有机会比一般人更多地了解这个社会和国家的真实状态。 踏进万寿路西街文博大厦,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的办公室门口张贴着赵普代言的“9958宝贝别怕”的大幅海报,穿着西服的他轮廓鲜明,眉宇间透露着浩然正气。 许多人认识赵普是因为他所主持的央视《晚间新闻》,但实际上,除了主播身份外,赵普也是一位资深公益人。 赵普以各种方式参与公益已有14年之久。多年来,他身体力行参与和代言了近20个公益项目,包括贫困助学、法律援助、老兵回家、顺风车、安全用药等项目。 “不同领域的公益项目就像是一个个窗口,每打开一扇窗,我就多看到一片天地。”在赵普看来,广泛地参与公益项目对于职业媒体人而言是大维度的社会实践。因为公益,他也有机会比一般人更多地了解这个社会和国家的真实状态。 找鞋穿的孩子 赵普给人的第一感觉很“正”,五官周正到无可挑剔,坐姿站姿端正如钟,连声音也因为高度职业化显得格外字正腔圆。这一充满正义感和安全感的形象恰恰符合了“9958宝贝别怕”的定位。 最初,赵普留意到了意外伤害留守儿童这个特殊困境群体。因为身为父亲,也因为他自己也曾是一个“留守儿童”。 由于父母下放,赵普从小便由哥哥、姐姐照看长大。三岁那年,懵懂的他拿着根小棍儿在田埂上逗眼镜蛇玩,眼镜蛇鼓着大腮帮子向他靠近,一个农民伯伯路过看见了,立刻扑上去挥锄头向蛇砍去,救下了他。“要不是农民伯伯相救,现在坐在你对面的可能就不是我了。”赵普调侃,父母不在身边的童年充满了风险,他曾经从窗台上掉下来过,还差点摔进井里。 更深层次的思考源于过去一年发生的几起重大新闻事件:“兰考袁厉害事件”、“南京饿死女童”、“河北女童性侵害”,触目惊心的儿童伤害事件令他心结难展。 赵普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一个天生爱笑的孩子的模样,孩子叫周焕瑜,2岁,刚刚才学会走路,便因一场意外车祸失去了双腿。在病榻上看望孩子时,她对失去双腿还不那么清楚,因为脚的心理感觉还在,常常还会找鞋子穿。 周焕瑜是幸运的,2013年9月,赵普在微博上发起了筹款,经9958紧急救助后,孩子得到了有效持续的治疗。但周焕瑜背后,还有6100万同样命运的留守儿童,在父母的视线之外,面临着同样的伤害和风险。 “6100万留守儿童,身处转型社会,父母因为生计离开,从小缺乏关爱,社会又漠视他们,他们长大后对中国社会有着怎样的看法?他们会是积极的建设者么?他们会充满仇恨么?我们如果看到这样的风险,就应该投入,让他们感到有更多人注视着他们,他们并不孤单,我们陪伴着他们的成长。” 2013年,赵普投入最多精力的公益行动便是他所代言的中华儿慈会“9958宝贝别怕”意外伤害贫困儿童紧急救助基金。作为代言人,他还帮助项目做传播、劝募,搭建更多的医疗和社会资源。 慈善是一剂解药 2013年,儿慈会因为小数点风波陷入争议,周围很多人提醒赵普注意代言风险,赵普却很坦然:不做事不可能犯错,做事情肯定有风险。“不管周筱赟(爆料人)出于何种目的,客观上达成的效果是促使公益组织在舆论监督下透明规范运转,他便是中国公益的清道夫,是建功立业的。” 赵普相信小数点风波也反映出透明结果的缺陷,“透明不是说在嘴里的,是留在别人印象中的,公众说透明才是真透明、才有价值。” 在成为央视主播之前,赵普辗转过很多工作岗位,当过兵、摆过摊,倒卖服装,做过气象主持人、赛场播音员、办公室文员等等。或许是因为早些年底层生活的经历,也或许是因为新闻人的职业,赵普秉持着他充满包容的公益观,他不轻易给人打上好坏的标记,也不会因动机判断是非正确,“国人有一种简单两分法思维:好人和坏人,常常对一件事情的评价是先验的道德评价,其实黑白之间还有大量灰色,我们能不能有一个思考过程,不要跟着骂?”赵普觉得,很多时候因为大家对政府不满,挤压到了慈善领域,比如大家对官办慈善的不满,实际上背后根源是对官方做派的不满。 赵普认为,转型社会中复杂的现实恰恰给予了大家更多机会。“为什么复杂,因为人心复杂了,信任缺失了,爱被绑架了。慈善虽然不敢说是一剂良药,但现阶段是一剂解药,可以让社会之毒缓解。” 谈起一些公众人物利用公益美容的现象,赵普也觉得这也并非一定是坏事,“参与公益就可能感化他们,即使不能感化,他们也会受到触动,起码不会反动,站在公益对立面,这就是好处。” 有人说做慈善很难,但赵普认为,转发一条微博就是慈善,表达你的声音和立场就是慈善。以前为公益项目筹款,他总是想着如何上台煽动大家或者打电话给企业家捐款。2008年底,中国扶贫基金会向他征求拍品,他认为自己最珍贵的家当就是奥运火炬,捐出之后拍了150万,但转而一想,捐物不可持续,以后再要怎么办? 后来他逐渐发现,可以利用特长与公益巧妙结合。赵普练习书法30年,习得一手好字。他的作品从不对外销售,但很多人都想要,于是想出了为公益拍卖书法作品的主意。2013年10月,在“美丽童行”慈善晚宴上,他的书法《一默如雷》以40万元人民币拍出,用以支持中国乡村儿童公益。2012年一年,他的书法作品就拍卖了100万,全部捐给公益事业。 “你得做而不是说,你得进入到场地中央而不是只做看客。”他说。 公益圈的空气循环机 “人活在世界上除了衣食外,要觉得自己有用,要有实现感,最直接的感觉就是他被需要。”赵普觉得,实现感是他开始做公益的出发点。 他与公益的结缘始于1999年,时值北京电视台担任主持人的他,通过一档名为《公益歌曲大擂台》的节目结识了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当时希望工程正处于疲劳期,赵普看他们挺不容易的,这之后经常给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出主意、想办法,并担任北京“希望工程”的代言人以及基金会理事。 2008年对赵普来说是变化最大的一年,在这个被业界称为“公益元年”的节点上,赵普看到了两大趋势:一是汶川地震后崛起的民间慈善力量,二是北京奥运会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力量。 在此之前,赵普参与更多的是官办背景的公益,而2008年之后,他开始参与到更加多元化的公益行动中。就像他曾经颇为辗转的职业履历一样,他的公益身份也颇为复杂:“春节回家顺风车行动”发起人、“老兵回家”推动者、安徽消防形象大使、安徽法律援助形象大使、国家安全用药局义务宣传员等。 “在与不同公益组织合作交融中,我可以说走到公益的中心地带。”在进入到场地中央的过程中,赵普逐渐看清自己的位置。 由于历史原因,时至今日,仍然有相当部分的官办慈善机构是事业单位和在编人员,而在慈善环境越来越开放的今天,已经难以适应民间需求,亟待跨越一系列的体制、机制障碍。与此同时,民间的公益力量正在成长,但由于起步晚,距离现代公益理念还有一段距离,面临诸多困难。 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于公益项目的选择,赵普有着自己独特的标准:一是投入到目前还不太拥挤的慈善队伍里,特别是还没有获得太多关注和支持的领域;二是官民兼顾,希望能取长补短,把民间组织里好的经验传递给官办组织,把官办组织里好的做法介绍给民间。 在赵普看来,由于主播身份是官方的,参与民间项目,本身便是官方媒体员工与民间组织的融合,模糊了官民差异。由于央视主播的社会影响力和楷模作用,可以号召更多公众人物参与慈善。 他打了个比方,“就好比是治理雾霾,我们的角色像空气循环机,输送到环境和条件比较薄弱的中国慈善事业中,为中国慈善转型带来新风。” 原地踏步也是一种进步 在央视,越来越多的主持人开始投身到公益活动中。主持人做公益是职务角色和社会角色的融合,也来源于他们对社会资源的掌握。在赵普看来,主持人身份之外应该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已经形成一种共识。 “我既是代言人,也是旁观者,我的主业是新闻,我还承担着社会记录和旁观的角色,我也在观察公益组织,这对于局内工作和局外身份都是有利的。” 相比于他的好友,同为新闻人邓飞的转型,赵普认为,新闻人是否需要完全转型为公益人,因素很多。有一些新闻人即便不做公益,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做到极致,尽责了,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公益。 他更看重的是邓飞转型过程中他所供职的媒体给予他的支持,“邓飞的样板是值得其他媒体参考的,当我们员工热火朝天地进行公益,供职媒体全链条从上而下地支持和配合,会令公众人物和供职媒体增光,甚至焕发出新的活力。” 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赵普把自己定位为站在船头的瞭望者。“我们要比别人先看到这种风险,告诉别人风险可能会来,这是我们价值和意义。” 当公益项目有了新闻人特别是公众人物的支持,传播力便不在话下。但对于赵普而言,一些看上去理所当然的项目,却并非能为公众理解。 比如他所参与的“老兵回家”项目,该项目主要是帮助国军抗战老兵有机会回到祖国,老兵们平均年龄在88-90岁,这样的老人越来越少,可能再有10年他们就会全部消失在历史里。项目的推行遇到很多困难,很多人因为国共政治分歧不予理解,面对这些曾经为抵御外侮而浴血奋战的老人们,赵普希望更多人能给予他们尊重和帮助。“战争与和平是永恒的话题,一个成熟国家如何解决历史问题。我们还都在思考。” “毕竟有些问题要更长远地看。”走到场地中央的赵普,面对艰难转型的传统媒体以及公益事业的发展瓶颈,新闻人的理性和冷静让他总能抱有一种坦然的心态。 “凡事皆有分寸,不能尺进就选择寸进,不能寸进就选择原地踏步。我的最后一道底线是我不退步,即便整体沉沦。不退步也是一种进步,坚守也是一种进步,不一定所有时候都大踏步。”
-
平安人寿捐赠河北怀来医保项目字号2014-02-20记者刘小微报道 日前,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公益基金(以下简称“大病医保”公益基金)、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河北省怀来县政府举行“大病医保”公益基金怀来项目启动仪式,正式宣布“大病医保”河北怀来项目启动。随着该项目的启动,怀来县五万余名孩子将免费获得一份为期一年、最高赔付额为20万元的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大病医保”公益基金发起人邓飞、张泉灵,怀来县县委书记郭英等出席了本次启动仪式。 据了解,“大病医保”公益基金是由爱心人士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共同发起,旨在为中国乡村儿童免费提供医疗保险(和讯放心保)的公益项目。该项目以筹集善款、购买商业保险的运作模式,为试点地区儿童争取医疗资金和公平的医疗机会。本次“大病医保”怀来项目,将为怀来县符合要求的适龄儿童购买一份大病补充保险,在社保、新农合保障制度基础上构筑二次补充保障体系,让患儿不因贫困而放弃治疗。 据悉,本项目保费总额为213万元,平安人寿积极履行企业公民职责,向该项目捐款100万元,善款来自于2013年平安人寿携手中国奥委会在重庆、大连、青岛等18个城市举办的“为爱奔跑”暨奥林匹克日健步跑活动。中国平安(601318,股吧)邀请逾5万客户以爱心步伐,畅跑健康未来。对于每一位报名并完成长跑的客户,平安人寿都以其名义为乡村儿童捐赠一份大病医保,号召全社会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 来源:和讯网 原文地址:http://insurance.hexun.com/2014-02-19/162284946.html
-
赵武军: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募集资金 透明做项目2014-01-14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副秘书长赵武军 中华慈善新闻网北京1月13日电 日前,中华慈善总会新闻界志愿者慈善促进工作委员会、人民网—中华慈善新闻网、新浪公益共同主办的“中国梦·我的公益梦”中华慈善公益沙龙系列活动在北京中扶国际大厦内的中华儿慈会会议室顺利举行。 作为活动的参与方,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华儿慈会”)免费为本次公益沙龙提供举办场所。基金会副秘书长赵武军作为与会嘉宾,进行了精彩发言。 赵武军在发言中讲到,中华儿慈会作为一个成立于2010年初、在公益道路上行走了仅三年多的“新兵”,遇到过很多困难和挫折,同样也看到了激情和希望。 如果用三句话来总结概括一下中华儿慈会这三年的历程,第一句要说的就是不懒惰。慈善事业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是那么平静和容易的。这期间有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包括社会的发展和转型,慈善事业中同样也存在着很多质疑和思考。而这恰恰就要求中华儿慈会要紧跟着时代的潮流,不懒惰,不偷懒,要提出很多具有思想性和建设性的发展方向。 第二句话就是要不保守。保守只能让人固步自封,逐渐被时代所抛弃。现在中华儿慈会在理事长魏久明的带领下,做了很多资助性的项目投资。比如儿慈会的“童缘”项目,基金会每年要拿出1000万来资助很多民间的或者说是草根的ngo组织,这个项目儿慈会已经坚持做了三年。儿慈会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项目,来帮助一些刚刚成立的草根公益组织,让它们在起步之初,实力和影响力都很弱小的时候,能够坚持走下去。不保守就是要尽量的向前看,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和帮助他人。 第三句话是不成熟。这也是中华儿慈会自身的切实情况,毕竟儿慈会才刚刚成立三年,在很多方面还在探索阶段。而且一个事业要想获得好的发展,就必须要有专业的人才队伍。儿慈会现在的专业人才还远远不够,在此也希望各界热心公益的专业人士,加入儿慈会的队伍,为公益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欢迎社会各界关注儿慈会的人士提出批评和建议。这样不仅能促进儿慈会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还能让儿慈会更加的公开和透明。 此外,赵武军还在发言中讲到了中华儿慈会在募款方面的一些转变。 “在儿慈会成立之初,募款来源主要是一些企业的资助,比如之前有企业资助儿慈会5000万在玉树做了一个项目,其中500万买衣服等物资来资助玉树的一些贫困儿童,另外还拿出1500万抚养玉树的100个孤儿,剩下的3000万在玉树建设了一个面积一万多平米,能够收留400多个孤儿的儿童村。”赵副秘书长说,“现在,我们基金会要做的就是把募集资金和项目运作更好的结合起来。比如我们的9958儿童紧急救助项目,这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项目,这个项目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都是要具体到某一个少年儿童个体。在募款方式上我们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开通网络和微博募款渠道,面向公众来募集资金。这就要求我们在运作的时候,既要和项目结合,同时要对于资金的使用非常严谨,要完全按照捐助人的意愿去做,并且在网上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和信息的反馈。” 赵武军还向参会嘉宾和记者朋友们介绍了中华儿慈会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平台募集资金的情况。其中在2013年,天使妈妈专项基金和9958儿童紧急救助项目筹资额超过千万,爱心家园义工联项目超过500多万。赵武军强调了打造品牌项目的重要性,指出中华儿慈会目前有20多个项目,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品牌项目对基金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对品牌项目的推出和打造力度。 来源:人民网 链接:http://ccn.people.com.cn/n/2014/0113/c366510-24097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