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3月1日至3日,中华儿慈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司局“健康校园陇南行”公益活动慈善捐赠仪式及实地探访在甘肃礼县圆满举行。捐赠仪式现场,爱心企业及机构联合“健康校园陇南行”公益活动,向礼县白关镇中心小学、硬各坝小学、肖良乡九年制学校捐赠了公平竞争健康成长助学金434000元,后续还将为太塘九年制学校、肖良乡九年制学校及其他受助学校捐赠体育运动器材、健康饮水设备及新操场的修建。
礼县,位于甘肃省南部陇南山地,山峦重叠,坡陡谷深,交通不便,全县下辖29个乡镇568个村48.41万农村人口,占全县人口89%以上,全县在校生5万余人,贫困生占50%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限制了经济的发展,让当地学校的体质健康教育、体育设施配备与中等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初春的三月,天气还有点寒冷。早上八点从礼县县城驾车出发,在蜿蜒陡峭的山路上盘旋近两个小时,经过一路的颠簸,终于抵达我们此行的终点——白关镇中心小学。此行,我们要将“健康校园陇南行”公益活动募集的健康成长助学金送到受助学生的手中,走近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在参观学校教室和体育器材室时我们发现,学校的教室虽然已经改建,但由于没有护眼灯,整个教室的照明显得有些昏暗,孩子们如果长期在这样的灯光环境下学习,对视力的影响不言而喻。能给孩子们使用的体育器材很少,只有几个孤零零的篮球足球摆放在陈旧的架子上。
在校方组织下,我们见到了受助学生和教师代表。孩子们身上的校服已经洗的发旧,稚嫩的脸庞因为天气太冷而被冻得通红。在和孩子们的交谈中,一位名叫王龙腾的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吸引我的不仅是他开朗阳光的笑容,更是这份笑容背后那段感人的故事。
小龙腾的话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一位老师介绍到,像小龙腾这样的孩子,学校还有许多,他们大多是留守儿童,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父母常年在外务工,许多孩子一年到头只能见一次自己的父母。孩子们说,自己去过最远的地方是礼县县城,而他们的父母却在遥远的上海、深圳和北京,做着最普通的工作,为了生活忙碌奔波。谈及未来的理想,孩子们都希望自己能够考上大学,走出大山,让自己父母的劳累少一点。
图:孩子们被冻得通红的脸颊
离开白关镇中心小学,我们辗转来到了硬各坝小学了解学校的教育资源情况。在这里我们还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位老师拿出一个包裹给到我们,我解开一看是一副副手工缝制的精美鞋垫,他对我们说:“这是26个受助学生家长们的一点心意,因为拿不出什么像样的礼物,家长们就亲手缝制了二十多双鞋垫,礼轻情意重,你们就收下吧!”我把这份“礼物”捧在手中,虽然它很轻,但我却感到无比的沉重,这不仅是一份心意,更是一份责任与前行的动力。它鼓舞着“健康校园陇南行”公益活动继续前行,将全社会的爱心汇聚,改善当地的教育条件,让更多孩子早日考上大学,走出大山!
图:受助学生家长亲手缝制的鞋垫
驾车继续一路颠簸,下一站的目的地是太塘九年制学校,这是一所建立在半山腰的乡村学校,汽车吃力地爬坡传出阵阵轰鸣,窗外风吹过卷起一阵黄沙,还未行驶到学校门口,我们远远就看到了一群孩子排着队伍走下十余米高的陡坡,而陡坡的尽头便是学校的操场。
图:太塘九年制学校学生去上体育课
与城市学校的操场有所不同,这里没有绿荫草坪,更没有塑胶跑道,严格来说,这里更像是一片开阔的荒地,泥土地就是孩子们的操场,水泥地上立起球框就是孩子们的篮球场,伴着来往卡车的轰鸣,在枯藤与陡崖间玩耍,这片“荒地”承载了她们太多的欢乐,一个足球,三两个同学,短短四十多分钟,就是孩子们一周最快乐的时光。
图:太塘九年制学校的学生们踢足球
由于学校位于半山腰,加上交通不便,漫长的上学路途已经远远超出了孩子们能接受的体力极限,所以放学时接孩子的家长已挤满了校门口,让孩子坐在摩托车的后座上,听她说着今天发生在学校的趣事,随着太阳缓缓落下,摩托车也渐渐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我看到的是一段温馨甜蜜的亲子时光。
图:放学后学校门口挤满了学生家长
离老家实在太远的家长,会在山下的村子里租间房子,离学校步行只有十来分钟的路程。十几平米的出租屋里甚至放不下一张小小的书桌,孩子只能蜷缩在床上写作业,在阴暗的灯光下,年幼的梦想就像是闪烁的灯光,坚强地散发着微弱的光芒,不知道大山深处的呼喊,乘着春风能够飞出多远。
图:在出租屋写作业的孩子
夜幕降临,我们驶离了白关镇,经过短暂的休息迎着朝阳来到行程的最后一站——肖良乡九年制学校,我们计划在这里重新修建一座操场,为此我们专程来到操场上进行实地考察。这里的操场是一处用铁丝网围成的空地,占地面积仅仅比一个标准的篮球场稍大些,在光滑的水泥地上,孩子们做游戏,欢乐的奔跑追逐,无忧无虑的大笑,但这片属于孩子们的“乐土”也已经有多处地面崩裂,安全隐患众多,由于缺乏资金重修操场,校长不得不将裂开的地面一次又一次地修补,他希望在学生们用上宽阔美丽的新操场之前,下一次地面开裂的时间来的更晚一点....
图:虽然没有像样的运动器材,但孩子们的笑容依旧治愈
在走访时我们发现,肖良乡九年制学校的老师们,真的是把青春都献给了这些孩子,献给了这所学校。她们并不会因为学校条件的艰苦而有丝毫的懈怠,办公室里她们全神贯注、认真备课,讲台上她们声情并茂、孜孜不倦,我能感受得到,她们比任何人都希望孩子们能够努力学习早日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能和自己的父母多一点相处的时间。
图:认真负责的老师,笑起来很美
图:学校为留守儿童建立的“留守儿童之家”
午饭的时候,食堂窗口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孩子们稚嫩的小手托着大大的餐碗,碗里是今天的午餐——土豆片炒肉,伴着热气腾腾的米饭,孩子们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由于食堂很小座椅又有限,许多孩子都是站起来捧着餐碗吃完午饭。我们发现,每个孩子吃饭的时候都会喝上好几碗热汤,询问之下才知道,因为冬天温度较低,每年学校的自来水管都会被冻住,所以到了冬天学校的生活用水都是用车从山下拉到学校,加上学校没有热水设备,中午食堂的热汤就是学生们能在学校喝到的“热水”。
图:食堂用餐的孩子,由于天气寒冷小手已经皲裂
图:学生从送水车上接水,这是整个学校的生活用水来源
“健康校园陇南行”礼县实地探访接近尾声,孩子们纯真的笑容依旧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在探访中我发现,孩子们最想听的就是大山外面的故事,我告诉他们,大山外面有宽敞的操场,塑胶的跑道,还有很多有助于你们健康成长的运动器材,而且用不了多久,你们也会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用上崭新的运动器材,在新修建的操场上快乐玩耍,用不了多久,你们也会走出大山....在孩子们清澈的眼神里,我看到了那份热烈的盼望,它让我们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定,让“健康校园陇南行”公益活动为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带去希望。